什么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0次浏览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股骨头骨组织死亡的疾病,常见于30-50岁人群,主要与外伤、长期酗酒、激素使用等因素有关。

1、病因机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由股骨头血供中断引发。外伤如股骨颈骨折可直接损伤滋养血管;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破坏脂肪代谢,导致血管内脂肪栓塞;酗酒可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微循环障碍。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血管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进一步增加发病风险。

2、病理变化

缺血初期骨细胞发生不可逆坏死,随后出现修复反应,坏死区被纤维组织替代。随着病情进展,股骨头承重区塌陷变形,关节软骨剥脱,最终发展为继发性骨关节炎。病理过程通常分为四期,从早期无症状到晚期关节功能丧失。

3、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腹股沟区隐痛,活动后加重。随着坏死范围扩大,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内旋和外展动作。晚期可见跛行、下肢短缩等畸形。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膝关节,容易误诊。症状进展速度因人而异,从数月到数年不等。

4、诊断方法

X线早期可能仅显示骨密度改变,晚期可见新月征或股骨头塌陷。核磁共振对早期诊断最敏感,能发现骨髓水肿和坏死灶。CT可评估骨结构破坏程度。骨扫描适用于多灶性坏死筛查。实验室检查需排除风湿免疫性疾病和代谢异常。

5、治疗原则

早期可采用减轻负重、脉冲电磁场等保守治疗。药物干预包括改善微循环的川芎嗪注射液、抗凝的利伐沙班片等。中期可行髓芯减压术配合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晚期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用陶瓷对聚乙烯关节假体。个体化方案需结合年龄、分期和活动需求制定。

患者应避免负重运动,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压力,戒酒并规范激素使用。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骨骼健康,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病情进展,出现疼痛加剧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就诊。康复训练可帮助维持关节活动度,但需避免高强度冲击性锻炼。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