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间皮瘤是什么

囊性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间皮组织的罕见肿瘤,主要发生在胸膜、腹膜或心包膜等部位,通常表现为囊性病变与局部浸润生长。
囊性间皮瘤由单层扁平或立方间皮细胞构成囊壁,囊内充满透明或血性液体。病理学检查可见细胞异型性低,但可能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染色中,钙视网膜蛋白、WT-1等标志物常呈阳性表达,有助于与其他囊性病变鉴别。
该病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长期接触石棉被认为是重要诱因,石棉纤维可能导致间皮细胞DNA损伤。部分病例与BAP1基因突变相关,也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放射线暴露等因素有关。
胸膜囊性间皮瘤多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腹膜型常见腹胀、腹部包块;心包受累时可出现心悸、心包填塞症状。约三成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例伴随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
影像学检查中,CT可见多房性囊性占位,囊壁可有钙化;MRI能更好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确诊需依赖病理活检,胸腔镜或腹腔镜下取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需与淋巴管瘤、囊性转移瘤等疾病鉴别。
完整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局限型病变可采用胸腔镜辅助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者可能需要联合化疗,常用方案包含培美曲塞二钠和顺铂。靶向治疗如贝伐珠单抗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放疗多用于缓解局部症状。
术后需定期随访胸部CT或腹部超声监测复发,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石棉等致癌物质,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出现持续胸腹痛、不明原因消瘦等症状时及时就诊。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限制高盐高脂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