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胆汁反流性胃炎

关键词: #胃炎
关键词: #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反流至胃部引起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
正常情况下胆汁由肝脏分泌后储存在胆囊,进食后通过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部手术后解剖结构改变时,胆汁可能逆向流入胃腔。胆汁中的胆盐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氢离子反向弥散,引发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长期反流可进展为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
患者常出现持续性上腹烧灼痛,进食后加重,伴有口苦、嗳气及胆汁样呕吐。部分患者有胸骨后疼痛,易与心绞痛混淆。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弥漫性充血,黏液湖呈黄绿色,病理活检可发现胃小凹上皮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症状严重程度与反流量不一定成正比。
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腹部手术是主要诱因,术后解剖改变导致胆汁流向异常。其他因素包括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等生活习惯,以及糖尿病胃轻瘫、硬皮病等系统性疾病。精神紧张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加重反流。妊娠期子宫压迫也可能引发暂时性反流。
胃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胆汁反流和黏膜损伤程度。24小时胃内胆汁监测能定量反流频率和持续时间。上消化道造影可显示钡剂反流现象。需注意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鉴别。对于术后患者,核素扫描有助于评估胆汁动力学异常。
治疗需结合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胆汁结合剂如考来烯胺散等药物。严重病例可考虑Roux-en-Y吻合术等外科干预。患者应避免睡前进食,睡眠时抬高床头,限制油腻食物摄入。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时需配合心理疏导。
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辛辣刺激食物。餐后2小时内不宜平卧,建议适当散步促进胃排空。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穿紧身衣增加腹压。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变化,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反复发作患者应筛查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