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

白内障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或合并青光眼等并发症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
白内障手术主要针对视力功能受损的情况。当患者裸眼视力低于0.3,或矫正视力无法满足阅读、驾驶等基本需求时,手术干预能有效改善视觉质量。部分患者虽然视力尚可,但存在明显眩光、复视等症状,夜间视力显著下降,也可考虑手术。晶状体混浊进展至核性白内障Ⅲ级以上,或后囊下混浊范围扩大,可能影响眼底检查时,手术有助于明确眼底病变情况。
合并其他眼部疾病是手术的另一指征。白内障引发继发性青光眼,或膨胀期晶体导致前房变浅时,需通过手术解除病因。糖尿病患者出现白内障合并视网膜病变,在血糖控制稳定期进行手术,能为后续眼底治疗创造条件。外伤性白内障伴随晶体皮质溢出,或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影响视觉发育,均需尽早手术干预。高龄并非手术禁忌,只要全身状况允许,90岁以上患者仍可获益。
白内障术后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配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炎症。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碰撞术眼。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强光刺激。保持饮食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助于角膜修复。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及时发现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术后初期可能出现轻微异物感,若持续眼红、眼痛或视力骤降,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