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液非集中配置

肿瘤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34次浏览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抗肿瘤化疗药物和肠外营养液非集中配置是指在医疗机构内,由专业药师或医护人员在非集中配置区域(如病房或治疗室)进行临时配制。这种模式适用于部分特殊药品或紧急情况,但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和药品管理要求。

抗肿瘤化疗药物具有细胞毒性,非集中配置时需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避免药物暴露风险。配置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隔离衣。配置区域需定期消毒,废弃物须按医疗垃圾处理。肠外营养液成分复杂,包含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及电解质等,非集中配置需确保各成分相容性。配置过程需严格无菌,避免微生物污染。两种药品配置后均需标注患者信息、配置时间和有效期。

非集中配置可能增加药品差错和污染风险。抗肿瘤药物配置不当可导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或患者毒性反应。肠外营养液配置错误可能引发代谢紊乱或感染。部分特殊剂型如紫杉醇注射液、奥沙利铂注射液等对光敏感,需避光配置。全合一营养液需按特定顺序混合,避免脂肪乳破乳。

建议医疗机构优先采用集中配置模式,通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统一管理。确需非集中配置时,应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定期培训操作人员。配置前后需双人核对药品和患者信息,配置后及时记录。患者使用前需检查溶液性状,发现异常立即停用。长期使用肠外营养患者需监测肝功能和电解质水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