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食管炎的症状是什么

霉菌性食管炎的症状主要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霉菌性食管炎是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食管炎症,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
霉菌性食管炎患者进食时可能出现咽喉部或胸骨后疼痛,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刺痛不等。疼痛可能随吞咽动作加重,导致患者畏惧进食。这种症状与真菌感染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有关,需通过胃镜检查确诊。
患者常感觉食物卡在胸部难以下咽,严重时连流质饮食也难以通过。食管黏膜因真菌感染出现水肿、伪膜形成,导致管腔狭窄。长期吞咽困难可能引起体重下降,需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
胸骨后方持续存在灼热感或不适感,平躺时可能加重。真菌感染引发食管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烧灼感。症状易与胃食管反流病混淆,需通过内镜下黏膜活检鉴别。
食管炎症刺激可能引发恶心感,严重时出现呕吐,呕吐物中可能含有白色伪膜碎片。这种情况提示感染程度较重,需使用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控制感染。
由于进食时疼痛和吞咽困难,患者常出现食欲明显下降。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免疫力恢复。可暂时选择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配合制霉菌素片治疗。
霉菌性食管炎患者应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议选择易消化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注意观察症状变化,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需立即就医。免疫力低下者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真菌药物,不可随意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