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骨折怎么办

脚后跟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生活调整等方式治疗。脚后跟骨折通常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运动损伤、骨质疏松、长期负重等因素引起。
脚后跟骨折若无明显移位,可通过石膏固定促进愈合。石膏能限制足部活动,避免骨折端移位。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骨折对位情况。石膏通常需佩戴6-8周,拆除后需逐步恢复活动。
脚后跟骨折后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骨肽注射液等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能缓解疼痛和肿胀,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用于轻度疼痛,骨肽注射液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使用药物时需注意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脚后跟骨折若出现严重移位或关节面受累,可能需手术治疗。常见术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跟骨钢板固定术等。手术能恢复关节面平整,避免创伤性关节炎。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足部功能。
脚后跟骨折愈合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踝泵运动、足趾抓握训练、平衡训练等。康复训练能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活动度。训练强度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负重导致二次损伤。
脚后跟骨折后需调整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饮食上可增加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恢复期间建议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减轻患肢负重。睡眠时可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
脚后跟骨折恢复期间需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高处坠落等危险行为,骨质疏松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康复过程中如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就医评估。合理饮食和适度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