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结肠炎怎么回事

阿米巴结肠炎可能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功能低下、饮食卫生不良、慢性肠道炎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阿米巴药物治疗、肠道微生态调节、营养支持、症状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侵入人体,其滋养体分泌蛋白水解酶破坏结肠黏膜,形成特征性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患者可能出现果酱样黏液血便、里急后重、右下腹压痛等症状。临床常用甲硝唑片、替硝唑胶囊、二氯尼特糖浆等药物进行病原治疗,严重者需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胃肠手术可能导致肠道益生菌减少,为阿米巴原虫定植创造条件。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腹胀、肠鸣音亢进等。治疗需停用不必要的抗菌药物,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同时增加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摄入。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或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阿米巴感染扩散。除典型结肠症状外,可能出现肝脓肿、肺脓肿等肠外表现。除抗阿米巴治疗外,需优化基础疾病管理,必要时使用胸腺肽肠溶胶囊等免疫调节剂,并监测血清抗体滴度评估疗效。
生食被阿米巴包囊污染的蔬菜水果、饮用未煮沸水源是主要传播途径。急性期应暂时禁食生冷食物,改为低渣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恢复期所有食材需充分加热,水果去皮后食用,餐具每日煮沸消毒15分钟以上。
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合并阿米巴感染时症状易混淆,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伴多发溃疡。确诊需多次粪便查阿米巴滋养体,治疗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加用抗阿米巴药物,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感染扩散。
患者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恢复期逐渐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腐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所有家庭成员需同步进行粪便检查,感染者须接受规范治疗。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血便加重时须立即就医,警惕肠穿孔或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