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怎么办

急性脑卒中可通过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控制血压血糖、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急性脑卒中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病变、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原因引起。
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发病4.5小时内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治疗前需完善头颅CT排除脑出血,治疗后需密切监测出血倾向。溶栓治疗可能伴随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出血。
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机械取栓和支架置入,适用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卒中。该方法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取栓装置送至血栓部位,直接清除血栓或放置支架扩张狭窄血管。治疗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但需具备高级卒中中心条件。介入治疗可能引起血管损伤、对比剂肾病等并发症。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复发,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风险,但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概率。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和便潜血,出现黑便等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
控制血压血糖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高血压患者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将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需通过二甲双胍缓释片、胰岛素等控制空腹血糖在7mmol/L以内。血压血糖波动过大可能加重脑损伤。
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吞咽训练等,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针对偏瘫患者可采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等神经发育疗法,改善运动功能。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肌肉损伤。长期坚持康复可显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急性脑卒中患者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食用油不超过25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调整剂量。出现头痛呕吐、肢体无力加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康复期患者家属应协助进行日常训练,创造无障碍家居环境,预防跌倒等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