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便血怎么回事

吐血便血可能由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痔疮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内镜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吐血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需立即就医明确病因。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会导致呕血,血液经肠道消化后形成黑便。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表现为上腹痛、反酸等症状。确诊需胃镜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联合治疗。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致使食管下端静脉丛破裂,引发大量呕鲜血和柏油样便。常伴随肝掌、腹水等体征。紧急处理需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必要时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控制出血。
应激、酒精或药物刺激导致胃黏膜广泛糜烂出血,呕血多为咖啡渣样物。可能伴有心慌、冷汗等休克前兆。需禁食并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
肿瘤组织坏死脱落可引起间歇性呕血,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进展期可能出现消瘦、贫血。诊断依赖胃镜活检,治疗需手术切除联合替吉奥胶囊、注射用奥沙利铂等化疗药物。
内痔破裂时血液鲜红且与粪便分离,严重者便后滴血。久坐、便秘是常见诱因,肛门指检可确诊。轻症可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反复出血需行痔上黏膜环切术。
出现吐血便血时应立即禁食平卧,记录出血量和性状,尽快前往急诊科或消化内科就诊。恢复期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贫血程度,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保持排便通畅,痔疮患者可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