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跟胃溃疡的区别

关键词: #胃溃疡
关键词: #胃溃疡
胃糜烂和胃溃疡是两种不同的胃黏膜损伤,主要区别在于病变深度和临床表现。胃糜烂仅累及黏膜表层,胃溃疡则深达黏膜肌层或更深,可能伴随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胃糜烂的损伤局限于胃黏膜表层,未突破黏膜肌层,愈合后通常不留瘢痕。胃溃疡的病变深度超过黏膜肌层,可能累及黏膜下层甚至肌层,愈合过程中易形成纤维组织导致瘢痕。胃溃疡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可见明显凹陷性病灶,而胃糜烂多表现为黏膜充血或浅表糜烂灶。
胃糜烂多表现为上腹隐痛、灼热感,进食后可能缓解,较少出现黑便或呕血。胃溃疡疼痛具有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常表现为空腹痛,胃溃疡多为餐后痛,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穿孔导致的剧烈腹痛。
胃糜烂多与急性应激、药物刺激或酒精损伤相关,病程较短。胃溃疡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病程迁延易复发。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溃疡患者中检出率超过70%,而胃糜烂可能仅与暂时性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有关。
胃镜下胃糜烂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伴点状或片状糜烂,表面可有渗血。胃溃疡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灶,边缘整齐,底部覆盖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严重者可见裸露血管或血痂。病理检查可明确胃溃疡是否伴有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
胃糜烂以去除诱因和保护黏膜为主,可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黏膜保护剂。胃溃疡需规范抑酸治疗4-8周,常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加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
胃病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戒烟限酒。胃溃疡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愈合情况,警惕癌变风险。出现持续上腹痛、体重下降或呕血黑便时需及时就医,胃溃疡愈合期间须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药物治疗,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