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呕吐、肢体疼痛及弛缓性瘫痪。治疗方法主要有卧床休息、对症支持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疫苗接种预防。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减少肢体活动。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卧床期间注意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密切观察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吞咽困难或呼吸肌麻痹时需立即就医。
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物理降温。肢体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症状。呕吐严重时需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出现尿潴留需导尿处理,便秘时使用开塞露通便。
瘫痪肢体需早期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日3次防止关节挛缩。肌力开始恢复后,逐步增加主动运动训练。可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手段。严重畸形者需使用矫形器或考虑矫形手术。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注射液营养神经。恢复期使用甲钴胺片促进神经修复。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阿莫西林颗粒抗感染。肌肉痉挛者可选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张力。
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根本预防措施。2月龄开始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连续服用3剂,间隔4周。18月龄和4周岁各加强1剂。接触患者后未完成免疫者需紧急接种。
家长需保持患儿居室通风,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康复期坚持每日按摩瘫痪肢体,配合温水浴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恢复情况。发现新发肌无力或呼吸困难需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