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时血糖会低吗

睡眠时血糖可能会降低,但通常不会低于正常范围。健康人群在睡眠时血糖会自然波动,而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夜间低血糖。
健康人群夜间血糖波动受生理节律调节。睡眠期间身体代谢速率减缓,基础能量消耗降低,同时生长激素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可能引起黎明现象导致清晨血糖回升。正常人体可通过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维持血糖稳定,极少发生低于3.9mmol/L的低血糖。但长时间空腹或剧烈运动后睡眠可能使血糖轻微下降。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或促泌剂时,夜间低血糖风险显著增加。中长效胰岛素作用高峰可能覆盖睡眠时段,磺脲类药物半衰期较长易造成蓄积。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者及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对低血糖感知迟钝更需警惕。典型表现为噩梦、冷汗、晨起头痛,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或意识障碍。持续葡萄糖监测显示这类患者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可达10%-25%。
建议糖尿病患者睡前检测血糖,若低于5.6mmol/L需适量加餐。选择含蛋白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麦饼干搭配牛奶,避免单纯摄入高糖食物引发反跳性高血糖。使用基础胰岛素者应与医生讨论调整剂量方案,考虑更换峰值更平稳的类似物。睡眠中出汗、心悸惊醒时应立即测血糖并处理,严重反复发作需就诊评估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