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吃了药还吐怎么办

急性肠炎患者服药后仍呕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调整用药姿势、热敷腹部、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急性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
呕吐期间应暂停固体食物,选择米汤、稀粥等流质饮食,避免加重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纤维食物如馒头、面条,避免摄入油腻、辛辣及生冷食物。若为婴幼儿患者,家长需暂停辅食喂养,少量多次给予口服补液盐。
呕吐易导致脱水,需分次少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每次5-10毫升,间隔10-15分钟。儿童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散(Ⅲ),成人可选择电解质泡腾片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干等脱水表现,家长需立即送医。
服药后保持上半身抬高30度静卧20-30分钟,避免立即平躺或剧烈活动。儿童患者家长可将药物分成小剂量多次服用,或选择蒙脱石散等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若呕吐物中含未溶解药片,需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补服。
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脐周10-15分钟,每日2-3次,有助于缓解胃肠痉挛。婴幼儿家长需先测试温度,避免烫伤。热敷后可配合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恢复。合并发热时禁用热敷。
若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无法进食、出现血性呕吐物或意识模糊,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调整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等静脉用药,或进行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婴幼儿出现前囟凹陷、嗜睡等表现时,家长须立即送医。
急性肠炎恢复期需保持清淡饮食2-3天,逐步增加蒸蛋、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注意餐具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日常应养成饭前洗手习惯,避免进食未彻底加热的隔夜食物。若反复发作或伴随体重下降,建议完善胃肠镜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