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会变胃癌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增加胃癌风险,但多数感染者不会发展为胃癌。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建议感染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主要致病菌,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列为I类致癌物,但仅有少数感染者会进展为胃癌。感染后是否癌变与菌株毒力、宿主免疫状态、环境因素密切相关。CagA阳性菌株致癌风险较高,这类菌株可干扰胃上皮细胞正常功能。吸烟、高盐饮食、维生素缺乏等会协同增加癌变概率。
胃癌发展通常经历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漫长过程,及时发现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阻断这一进程。胃镜检查能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建议40岁以上感染者每1-2年复查。根除治疗需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治疗后需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确认根除效果。
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腌制食品、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胃癌风险。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胃癌家族史患者应更早开始胃镜筛查,普通人群建议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