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和囊性膀胱炎有什么区别

腺性膀胱炎和囊性膀胱炎是两种不同的膀胱慢性炎症病变,主要区别在于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腺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黏膜腺体化生,囊性膀胱炎则以黏膜下囊肿形成为特征。
腺性膀胱炎的典型病理改变是膀胱移行上皮被腺上皮替代,形成类似肠腺的结构,可能与长期慢性刺激有关。囊性膀胱炎则在黏膜下层形成充满液体的囊肿,囊壁由移行上皮或化生的腺上皮构成,常伴随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
腺性膀胱炎多与尿路感染、结石或梗阻等慢性刺激相关,属于化生性病变。囊性膀胱炎的发生可能与Brunn巢扩张有关,部分学者认为两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但现有证据更支持其为独立病理类型。
两种疾病均可出现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但腺性膀胱炎更易发生血尿,约三成患者存在镜下或肉眼血尿。囊性膀胱炎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更突出,膀胱镜检查可见黏膜表面多个半透明囊泡,而腺性膀胱炎黏膜多呈绒毛或息肉样增生。
超声检查中囊性膀胱炎可见膀胱壁增厚伴多发小囊肿,CT可能显示膀胱壁结节样改变。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特征相对不典型,确诊需依赖膀胱镜活检,镜下可见腺样结构被覆柱状上皮,部分病例可检测到肠型黏液细胞。
两者均需消除感染、梗阻等诱因,但腺性膀胱炎需警惕癌变风险,对广泛病变建议经尿道电切治疗并定期随访。囊性膀胱炎以对症治疗为主,严重者可考虑囊肿电灼或激光治疗,但复发率较高,需长期监测病情变化。
患者出现持续下尿路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膀胱镜联合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和刺激性饮食,戒烟限酒有助于控制炎症发展。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膀胱超声,监测疾病进展,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