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盲肠炎什么原因造成的

急性盲肠炎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嵌顿、肠道寄生虫等因素引起。阑尾管腔阻塞可能导致腔内压力升高,影响血液供应,进而引发炎症反应。细菌感染可能加重炎症过程,淋巴滤泡增生多见于青少年,粪石嵌顿和肠道寄生虫则可能直接阻塞管腔。
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盲肠炎最常见的原因。阑尾是一个细长的盲管,管腔狭小,容易发生阻塞。阻塞后,阑尾分泌物无法排出,导致腔内压力升高,影响血液供应。缺血缺氧的环境使得黏膜屏障受损,细菌侵入阑尾壁,引发炎症反应。常见的阻塞物包括粪石、食物残渣、异物等。患者可能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切除阑尾,常用术式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间接导致急性盲肠炎。肠道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厌氧菌等,在阑尾管腔阻塞后大量繁殖,侵入阑尾壁各层,引起化脓性炎症。感染可能来源于血行播散或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患者除腹痛外,还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体温升高等全身炎症反应。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控制感染,严重时需手术干预。
淋巴滤泡增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急性盲肠炎的重要诱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全身感染时,阑尾壁内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可能导致管腔狭窄或完全阻塞。增生的淋巴滤泡压迫阑尾管腔,影响内容物排出,继而引发炎症。这类患者发病前常有感冒病史,起病较急。治疗原则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盲肠炎相同,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前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预防感染。
粪石嵌顿是急性盲肠炎的典型病因之一。粪石由浓缩的粪便、黏液和矿物质组成,质地坚硬,一旦卡在阑尾开口处,可造成完全性梗阻。老年人因肠蠕动减慢,更易形成粪石。粪石压迫阑尾壁可导致局部缺血坏死,甚至穿孔。患者疼痛症状往往较为剧烈,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肠道寄生虫感染在某些地区是急性盲肠炎的常见原因。蛔虫、蛲虫等寄生虫可能钻入阑尾管腔,造成机械性阻塞和黏膜损伤。寄生虫活动还可能携带细菌进入阑尾壁,诱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有寄生虫感染史,如肛周瘙痒、消瘦等表现。除手术治疗外,还需进行驱虫治疗,如使用阿苯达唑片等药物。术后应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再次感染。
预防急性盲肠炎应注意饮食规律,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香蕉等,保持排便通畅。避免暴饮暴食,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术后患者应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活动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但短期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确保伤口愈合良好,如有发热、切口红肿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