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什么病

主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脂质沉积、炎症反应等因素导致主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的慢性血管病变。
主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老化的典型表现,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纤维断裂、内皮功能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易沉积在主动脉内膜,形成脂纹和纤维斑块。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血管壁增厚,可通过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延缓进展。
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会加速主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持续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内皮糖基化终产物堆积,高脂血症则直接增加脂质在血管壁的浸润。这类患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如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等调节血脂。
部分主动脉粥样硬化与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巨噬细胞浸润会促进斑块不稳定。这类病变可能伴随C反应蛋白升高,需联合抗炎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同时监测斑块稳定性。
主动脉弓部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可能引发脑梗死,腹主动脉斑块则可能导致下肢缺血。这类患者需进行血管超声评估,必要时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严重狭窄需考虑血管支架植入术。
广泛主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等分支供血,导致继发性高血压或肠缺血。治疗需兼顾靶器官保护,如合并肾动脉狭窄时使用缬沙坦胶囊控制血压,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坚持低脂低盐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定期监测血压血脂。避免吸烟酗酒,肥胖者需减重。若出现胸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通过CT血管造影评估斑块负荷,必要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