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和非风湿性心脏

风湿性心脏病和非风湿性心脏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前者主要由链球菌感染引发,后者则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风湿性心脏病通常表现为心脏瓣膜损害,非风湿性心脏病可能涉及心肌、冠状动脉等结构异常。建议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反复发作导致的心脏瓣膜损害,常见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发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急性期需使用青霉素V钾片控制感染,慢性期可选用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严重瓣膜病变需行二尖瓣置换术。日常需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度劳累。
非风湿性心脏病包含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类型,病因包括血脂异常、长期高血压等。典型症状有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治疗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心肌梗死患者可能需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需低盐低脂饮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
风湿性心脏病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后出现心慌气促,听诊可闻及特征性心脏杂音。非风湿性心脏病常伴随头晕、胸闷等原发病症状,心电图可见ST-T改变。两者均可使用呋塞米片缓解水肿,但风湿性心脏病需长期预防性使用苄星青霉素注射液,非风湿性心脏病则需针对原发病用药。
风湿性心脏病诊断依据Jones标准结合抗链O检测,超声心动图可显示瓣膜增厚。非风湿性心脏病依赖冠脉CT或运动负荷试验,心肌酶谱检查有助于鉴别心肌梗死。两类疾病均需完善胸部X线评估心影形态,必要时进行心导管检查。诊断明确前避免自行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
预防风湿性心脏病需彻底治疗链球菌性咽炎,儿童可定期注射青霉素。非风湿性心脏病应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糖尿病患者需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稳定血糖。两类患者均建议适度有氧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出现心悸加重或下肢水肿时立即就诊。
两类心脏病患者均需低钠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拔牙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季节交替时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