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淋巴结肿大中医叫什么

小儿淋巴结肿大在中医称为瘰疬或痰核,多与肝胆郁热、痰湿凝聚、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该症状主要由外感风热邪毒、饮食积滞、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治疗需辨证施治,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
小儿情志不畅或外感风热可能导致肝胆经气机郁滞,表现为颈部或耳后淋巴结肿痛、口苦咽干。中医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或选用夏枯草颗粒、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疏肝清热。家长需注意患儿情绪疏导,避免食用辛辣燥热食物。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痰湿内生结于皮下可形成质硬无痛的淋巴结肿大。治疗以化痰散结为主,可选用二陈汤合消瘰丸加减,或使用小金丸、内消瘰疬丸等成药。日常需控制甜腻生冷饮食,适当食用薏苡仁、山药等健脾化湿食材。
久病或外伤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时,淋巴结可能呈现质地坚硬、推之不移的特点。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活血化瘀,中成药如血府逐瘀胶囊、桂枝茯苓丸亦可选用。配合局部热敷或艾灸能促进气血流通。
患儿长期发热或热病后期伤阴,可见淋巴结肿大伴潮热盗汗。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滋阴降火类药物适用,同时应增加梨汁、银耳等滋阴食物的摄入,避免夜间过度活动耗伤阴液。
体质虚弱患儿淋巴结肿大可能反复发作,多伴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治疗需扶正祛邪,选用托里消毒散或八珍颗粒调理,辅以太子参、黄芪等药膳增强体质。家长应保证患儿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中医治疗小儿淋巴结肿大强调整体调理,急性期以祛邪为主,慢性期注重扶正固本。日常需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适量食用马蹄、藕粉等清热散结食材,避免抓挠肿大的淋巴结。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厘米、质地变硬或伴随长期发热,应及时就医排除结核等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家长需遵医嘱定时复诊,不可自行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