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水肿怎么治疗

腰椎骨水肿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腰椎骨水肿可能与外伤、骨质疏松、感染、肿瘤、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1-2周,使用硬板床并保持腰椎中立位。避免久坐、弯腰等动作,减轻椎体压力。可配合腰围固定保护,但每日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诱发疼痛为度。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疼痛;骨吸收抑制剂如阿仑膦酸钠片改善骨质疏松;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促进神经修复。严重水肿可短期使用甘露醇注射液脱水减压,但须监测肾功能。
急性期48小时后可开始超短波治疗,促进水肿吸收;慢性期采用干扰电疗法缓解肌肉痉挛。红外线照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治疗期间需评估疼痛程度,避免过度刺激。
经皮椎体成形术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水肿,骨水泥注入可稳定椎体。神经根阻滞对神经压迫性水肿有效,需在影像引导下操作。介入治疗创伤小,但存在骨水泥渗漏等风险。
椎管减压术适用于合并神经损伤的严重水肿,需切除压迫物。椎体融合术用于不稳定骨折,需植入内固定器材。术后需康复训练恢复腰背肌功能,预防邻近节段退变。
治疗期间应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摄入牛奶300毫升、深绿色蔬菜200克。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扭转动作,睡眠时腿部垫高减轻腰椎压力。定期复查MRI观察水肿消退情况,若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障碍需立即就诊。恢复期可进行游泳、平板支撑等低冲击运动,增强核心肌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