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骨裂是什么意思

牙齿骨裂是指牙齿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或牙骨质)出现裂纹但未完全断裂的损伤,常见于外伤、咬硬物或长期咬合压力过大等情况。
牙齿受到直接外力撞击可能导致骨裂,如跌倒、运动伤害或交通事故。这类损伤常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或冷热敏感。需及时就医进行牙片检查,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复合树脂修复裂纹,严重时需做根管治疗或牙冠修复。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防止裂纹扩展。
长期磨牙或咬合不正会使牙齿承受异常压力,逐渐形成微裂纹。患者可能出现咀嚼疼痛、牙齿敏感等症状。可通过咬合垫调整咬合力分布,配合使用氟化钠凝胶增强牙釉质抗裂性。夜间磨牙者需佩戴颌垫,必要时进行正畸治疗改善咬合关系。
短时间内交替摄入极冷极热食物可能导致牙釉质微裂,表现为进食时短暂锐痛。这类裂纹较浅表,可通过脱敏牙膏缓解症状,避免继续刺激。牙医可能使用渗透树脂封闭微裂纹,防止细菌侵入导致牙髓炎。
发育不良的牙齿或经过多次治疗的牙齿强度降低,更易发生骨裂。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持续性隐痛,叩诊时有不适感。
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或龋齿造成牙体缺损时,牙齿抗折强度下降易发骨裂。常伴随牙龈红肿、牙齿移位等症状。需先控制基础疾病,轻度裂纹可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累及牙髓时需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长期缺牙未修复也可能导致邻牙负荷过重而裂开。
日常应避免用牙齿开瓶盖、咬坚果等行为,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微裂纹。出现咬合不适或冷热敏感持续超过应及时就诊,未经治疗的牙齿骨裂可能发展为牙折或牙髓坏死。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口腔全景片检查,尤其是有磨牙习惯或曾受外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