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性皮炎的症状表现

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头皮、面部、胸背部等皮脂分泌旺盛部位的红斑、油腻性鳞屑和瘙痒。主要有皮肤红斑、油腻性鳞屑、瘙痒、脱发、继发感染等表现。
脂溢性皮炎早期常见边界不清的红斑,多发生于头皮、眉弓、鼻唇沟等部位。红斑表面可能伴有轻度水肿,在温热环境或进食辛辣食物后症状可能加重。红斑区域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出现灼热感和紧绷感。
特征性表现为附着于红斑基底上的黄色或灰白色油腻鳞屑,头皮部位常呈现大片状脱落。鳞屑产生与皮脂腺分泌亢进有关,过度清洗反而可能刺激皮脂分泌加剧症状。新生儿表现为头皮乳痂,成人则多见鼻翼两侧的鳞屑堆积。
多数患者会出现轻度至中度瘙痒,夜间可能加重。搔抓会导致表皮破损,形成抓痕和结痂。瘙痒程度与马拉色菌定植数量相关,真菌代谢产物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痒感。婴幼儿因无法自主控制搔抓,更易出现继发感染。
头皮长期炎症可导致休止期脱发,表现为头发稀疏但毛囊未破坏。脱发呈弥漫性分布,前额发际线通常不受累。当炎症累及毛囊时可能出现瘢痕性脱发,这种情况需要与斑秃进行鉴别诊断。
皮肤屏障破坏后容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表现为脓疱、渗出和厚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见于头皮和耳后皱褶处,念珠菌感染好发于腋窝等间擦部位。继发感染会加重原有皮炎症状,并可能伴随淋巴结肿大。
脂溢性皮炎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选择温和的弱酸性洁面产品。日常需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保证充足睡眠以调节皮脂分泌。头部皮损建议使用含吡啶硫酮锌或二硫化硒的药用洗剂,面部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化脓性改变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进行真菌镜检和细菌培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膏或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