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导致骨折怎么办呢

癌症导致骨折可通过镇痛治疗、手术固定、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化疗等方式干预。癌症骨转移通常由肿瘤细胞破坏骨质、局部炎症反应、病理性骨折风险升高等因素引起。
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控制有助于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减少因疼痛导致的卧床并发症。需注意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胃肠出血风险,用药期间应监测大便颜色变化。
病理性骨折或承重骨严重破坏时,可能需行髓内钉固定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能恢复骨骼稳定性,预防瘫痪等严重并发症。术前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预期生存期,术后需配合放射治疗降低局部复发概率。
局部放射治疗可抑制肿瘤细胞对骨质的破坏,缓解疼痛并降低骨折风险。常用方案包括8-10次分割照射或单次大剂量照射。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骨髓抑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变化。
针对特定类型肿瘤可使用地诺单抗注射液、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等骨靶向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延缓骨质破坏,需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低钙血症。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
全身化疗方案如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可控制原发肿瘤进展,间接改善骨转移灶。化疗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需预防跌倒和碰撞。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支持,维持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
癌症患者发生骨折后需保持卧床休息,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饮食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食物,同时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补充。家属需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观察肢体末梢血运情况,发现肿胀加剧或皮肤苍白需立即就医。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床上运动,逐步恢复肌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