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引起的胃底静脉曲

肝硬化引起的胃底静脉曲张通常由门静脉高压导致,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胃底静脉曲张可通过内镜下套扎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等方式干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避免因出血导致生命危险。
内镜下套扎术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方法,通过内镜将橡胶圈套扎在曲张静脉根部,阻断血流。该操作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急性出血期或预防性治疗。术后需禁食一段时间,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患者可能出现短暂胸骨后疼痛,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通过在肝内建立门静脉与肝静脉的分流通路,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反复出血或内镜治疗无效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肝性脑病、支架狭窄等并发症,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分流道功能。该技术对肝功能储备有一定要求,Child-Pugh评分过高者慎用。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注射用醋酸奥曲肽、盐酸普萘洛尔片等降低门静脉压力,或凝血酶冻干粉、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药物。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长期服用普萘洛尔需监测心率,避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外科手术包括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术等,适用于内镜及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手术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率,但创伤较大,术后可能发生腹腔感染、肝衰竭等并发症。术前需全面评估肝功能状态,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与抗感染治疗。
介入治疗包含球囊阻塞逆行静脉栓塞术、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等,通过栓塞剂阻断曲张静脉血流。具有微创优势,但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术后可能出现发热、栓塞剂异位等反应,需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
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应保持软质饮食,避免坚硬、辛辣食物刺激食管黏膜。严格戒酒并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预防肝性脑病。日常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出现柏油样便或呕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静脉曲张程度,遵医嘱服用降门脉压力药物。合并腹水者需限制钠盐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家属应学会识别出血先兆症状,家中常备止血药物以备应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