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脏内膜炎严重吗怎么治疗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属于严重疾病,需立即就医治疗。治疗方式主要有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复发措施、定期随访监测。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侵入性医疗操作、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乏力等症状。
静脉注射抗生素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核心治疗手段,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疗程通常持续4-6周。治疗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万古霉素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对于耐药菌株感染,可能需要联合使用注射用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当出现瓣膜穿孔、大型赘生物或心力衰竭时需进行心脏手术。常见术式包括感染灶清除术、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术,人工瓣膜可选择机械瓣或生物瓣。术后需继续抗感染治疗,并预防血栓形成。对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可能需同期进行畸形矫正手术。
针对发热症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控制体温,贫血患儿可补充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心功能不全者需限制液体摄入,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严重病例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治愈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尤其在牙科操作前2小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改善口腔卫生,每日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漱口。避免皮肤感染,外伤后及时消毒处理。对于存在基础心脏病的患儿,需定期评估心脏结构变化。
出院后前3个月每月复查血常规、心脏超声和炎症指标。长期随访需关注瓣膜功能、心腔大小及心功能变化。教育家长识别复发征兆如持续低热、活动耐力下降。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以减少感染风险。
患儿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饮食需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鱼肉泥、蒸蛋羹等,少量多餐减轻胃肠压力。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家长应记录每日体温、食欲和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复诊。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