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引起的原因是什么

关键词: #肝癌
关键词: #肝癌
原发性肝癌可能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黄曲霉毒素暴露等原因引起。肝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肝区疼痛、消瘦、黄疸等表现,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确诊后需遵医嘱综合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病毒持续复制可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和再生,最终诱发基因突变。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并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
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传播感染肝脏后,约20%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部分可能进展为肝癌。感染初期多无症状,后期可能出现腹水、肝掌等表现。目前采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等直接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清除病毒,降低癌变风险。
每日摄入酒精超过40克且持续10年以上时,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酒精性肝病至肝癌的演变过程。患者常见肝区隐痛、蜘蛛痣等体征,治疗需严格戒酒,配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保肝药物,必要时需肝移植。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导致的脂肪肝中,约3%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而可能癌变。患者通常伴有腰围增大、血糖升高等代谢异常,需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改善,严重时可使用奥利司他胶囊、吡格列酮片等药物调节代谢。
长期食用霉变谷物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会与肝细胞DNA结合诱发突变。该毒素耐高温且常见于潮湿储存的花生、玉米中,高危地区居民需注意粮食干燥储存,出现不明原因肝肿大时需排查,早期发现可考虑肝部分切除术联合靶向治疗。
预防肝癌需从病因入手,乙肝疫苗接种可有效阻断病毒感染,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和过量饮酒,控制体重和血糖血脂水平。已确诊慢性肝病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出现持续右上腹疼痛、消瘦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治疗期间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限制动物内脏,适当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维持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