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道管闭锁的症状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先天性胆道闭锁主要表现为黄疸、陶土色粪便、尿色加深、肝脾肿大及生长发育迟缓。该病是婴儿期严重的肝胆疾病,需及时就医干预。
进行性加重的黄疸是核心症状,出生后2-3周持续不退且逐渐加深,皮肤巩膜黄染明显。这与肝内外胆管阻塞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有关,需通过血清胆红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需依赖葛西手术或肝移植,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注射液可能辅助改善胆汁淤积。
胆红素无法排入肠道使粪便呈灰白或淡黄色,质地油腻。该症状出现时间与胆管闭塞程度相关,可能伴随粪便检测中粪胆原阴性。家长需记录患儿排便性状变化,手术重建胆道是根本解决方式,必要时使用脂溶性维生素补充剂如维生素AD胶丸预防营养不良。
尿液呈浓茶色因结合胆红素经肾排泄增多所致,尿常规显示胆红素强阳性。此症状常与黄疸同步进展,提示梗阻性黄疸特征。需监测尿量及颜色变化,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严重时需配合苯巴比妥片促进胆汁分泌。
门静脉高压和胆汁淤积导致肝脏进行性纤维化,触诊可及质硬肝缘及脾脏下移。超声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消失,可能伴随凝血功能异常。需限制患儿剧烈活动避免外伤出血,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
长期营养吸收障碍导致体重不增、肌肉消瘦,实验室检查可见低蛋白血症和脂肪泻。需采用高热量配方奶喂养,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及水溶性维生素。若2月龄内未有效治疗,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终末期需肝移植。
家长发现婴儿持续黄疸合并陶土便时,应立即就诊小儿外科或肝胆专科。日常需严格记录排便排尿情况,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脂肪泻,术后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生长发育指标。母乳喂养者母亲应避免酒精及肝毒性药物,保持患儿皮肤清洁以减轻黄疸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