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淀粉样病变分几级

心肌淀粉样病变通常分为3级,主要依据心脏受累程度和临床表现进行划分,包括无症状期、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一、无症状期
心肌淀粉样病变早期可能无特异性症状,仅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心肌增厚或舒张功能异常。此阶段心脏尚能维持正常泵血功能,但淀粉样蛋白已开始沉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活动后疲劳,但易被忽视。需通过定期心脏超声、核磁共振或心肌活检确诊,早期干预可延缓进展。
二、代偿期
心脏功能开始受损但尚未出现明显心力衰竭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心电图常显示低电压,超声提示心室壁增厚伴舒张功能减退。此阶段需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三、失代偿期
心脏功能严重衰竭,表现为静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全身水肿及心律失常。超声显示心室收缩功能显著下降,可能合并胸腔积液或腹水。此阶段需严格限制液体摄入,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片,部分患者需考虑心脏移植或姑息治疗。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
心肌淀粉样病变患者需定期监测体重、血压和尿量,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高蛋白为主,限制每日水分摄入。若出现新发水肿或呼吸困难加重,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晚期患者可结合多学科团队支持,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