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出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

关键词: #贫血
关键词: #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有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需求增加、铁丢失过多、先天储铁不足等。
婴幼儿时期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含铁辅食,或长期以米糊等低铁食物为主食,导致膳食铁供给无法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学龄前儿童偏食挑食、拒食红肉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也会造成铁摄入量不足。
慢性腹泻、胃肠道手术或乳糜泻等疾病可损伤肠黏膜吸收功能,影响铁元素转运。过量饮用牛奶会抑制铁吸收,维生素C摄入不足也会降低非血红素铁的生物利用率。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青春期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血容量扩张和肌肉量增加使铁需求量显著上升。双胞胎或多胎儿因先天储铁分配不足,更易出现相对性铁缺乏。
钩虫病、肠息肉等引起的慢性肠道失血是重要诱因。青春期女孩月经量过多,以及反复鼻出血、消化道溃疡等隐性失血,均可导致铁元素异常流失。
孕母妊娠期缺铁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会导致胎儿期铁储存减少。胎盘功能不全、胎儿输血综合征等情况,也会影响新生儿铁储备。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需保证孕期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并适时添加肝泥、瘦肉等辅食。培养儿童均衡饮食习惯,限制每日牛奶摄入量在500毫升以内。定期进行血常规筛查,对存在慢性失血或吸收障碍的患儿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促进铁吸收,避免饮茶影响铁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