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免肝的转氨酶是降不下去吗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转氨酶水平通常可以降低,但需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控制病情。转氨酶升高与肝脏炎症活动相关,及时干预可改善指标。
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转氨酶升高反映肝细胞损伤。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可有效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多数患者经3-6个月治疗可见转氨酶下降。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能改善胆汁淤积,辅助降低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根据应答情况调整方案。
部分难治性病例可能出现转氨酶持续异常,这与疾病进展阶段、合并纤维化或对药物敏感性差有关。此类患者需升级治疗方案,如采用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替代传统激素,或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增强免疫抑制效果。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也可能用于特定人群。肝穿刺活检有助于评估组织学活动度,指导个体化用药。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保持均衡饮食并补充维生素D。定期复查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及自身抗体,有助于判断疗效和预后。若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需评估肝移植指征。建议患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随访,多数可通过规范管理实现生化指标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