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危害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主要有皮肤黏膜苍白、乏力、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等,长期未干预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认知功能受损等危害。
缺铁性贫血患儿常见面色、口唇、眼睑结膜等部位苍白,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症状较轻时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严重时可出现指甲扁平或反甲。家长需观察孩子日常面色变化,尤其伴随活动耐力下降时建议及时检查血常规。
由于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患儿常表现为活动减少、四肢无力或拒绝运动,学龄儿童可能出现上课嗜睡、运动后心悸等症状。长期缺氧可能影响肌肉代谢,加重疲劳感。家长需注意孩子与同龄人相比的体力差异,避免误认为懒惰。
缺铁可导致舌乳头萎缩、味觉减退,患儿可能出现厌食、拒食或偏食,尤其排斥肉类等富含铁的食物。这种恶性循环会进一步加重贫血程度。家长可尝试改变食物形态或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果蔬促进铁吸收。
大脑缺氧会影响神经递质合成,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情绪烦躁等症状。研究发现贫血纠正后部分患儿的认知功能可改善,但严重缺铁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发育损害。家长发现孩子成绩骤降时应考虑贫血可能。
部分患儿会出现啃食泥土、墙皮、冰块等非食物物质的异常行为,可能与缺铁导致的代谢紊乱有关。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引起肠道寄生虫感染,还可能摄入有害物质。家长需妥善收好危险物品,同时通过食物补充血红素铁。
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需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红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搭配西蓝花、猕猴桃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促进吸收。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风险群体建议定期监测血红蛋白,避免长期过量饮用牛奶影响铁吸收。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补铁制剂,治疗期间需复查血清铁蛋白评估储存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