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呛奶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新生儿呛奶应急预案演练脚本主要包括预防措施识别、急救操作流程、模拟演练实施三个核心环节。呛奶是新生儿常见紧急情况,需通过规范演练提升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
喂养前检查奶嘴孔径是否合适,避免流速过快。保持新生儿45度半卧位姿势,喂养后竖抱拍嗝15分钟。早产儿或吞咽协调性差者采用小量多次喂养方式,哺乳时观察面色及呼吸节律。护理人员需掌握高危因素识别,如胃食管反流、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
立即停止喂养并将新生儿侧卧,用吸球清理口鼻分泌物。采用背部叩击法:手掌根部在肩胛骨连线处快速叩击5次,翻转后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5次交替进行。出现紫绀时使用新生儿专用吸痰器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弹足底刺激。记录呛奶发生时间、持续时长及缓解情况。
每月组织真人比例模型实操演练,设置卧位呛奶、喂养中窒息等不同场景。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包含指挥者、操作者、记录员等岗位。演练后通过视频回放分析操作规范性,重点考核体位摆放角度、叩击力度及团队配合时效。建立考核评分表,包含反应速度、流程完整度等指标。
演练场地需配置新生儿急救车,内含不同型号吸痰管、复苏气囊、氧气面罩等。定期检查负压吸引装置压力值,模拟人需具备气道梗阻体征反馈功能。建立物资清点制度,对过期耗材及时更换,急救药品按近效期优先原则摆放。
演练结束后24小时内召开复盘会议,使用PDCA循环改进流程。真实呛奶事件需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72小时内完成根因分析。对反复发生呛奶的新生儿,组织多学科会诊调整喂养方案,必要时进行吞咽功能评估。
日常护理中需注意保持环境温度26-28℃,避免冷刺激引发呛咳。喂养后30分钟内禁止翻身或更换尿布,监护人员应持续观察胸廓起伏。建议家长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婴儿版,定期参与医院组织的急救培训。建立呛奶高风险新生儿专属档案,标注喂养体位、奶量等个性化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