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肠粘连可通过饮食调整、适当运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肠粘连通常由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组织缺血、异物刺激、术后感染等原因引起。
术后早期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等,减少胃肠负担。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燕麦粥、南瓜泥、西蓝花等低渣食物。避免食用糯米、竹笋等易产气食物,忌食辛辣刺激及生冷食品。每日少量多餐,进食时充分咀嚼。
术后24小时后可在床上进行翻身、抬腿等被动活动,48小时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渐下床行走。推荐每天进行3-4次5-10分钟的缓步行走,配合腹式呼吸训练。运动强度以不引起伤口疼痛为度,避免突然增加腹压的动作。长期坚持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蠕动。
术后72小时可开始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采用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时,需由专业康复师操作。中医艾灸可选取足三里、天枢等穴位,但需避开手术切口。热敷温度应控制在40-45℃,每次不超过20分钟。
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可遵医嘱使用甘油灌肠剂促进排便,或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菌群。炎症明显者可短期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感染,疼痛显著时可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平滑肌痉挛。严禁自行使用泻药或止痛药物。
对于引起完全性肠梗阻的严重粘连,需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若合并肠坏死则要实施肠切除吻合术,术后可能需放置腹腔引流管。二次手术前需完善CT或消化道造影检查,术后需加强抗感染治疗并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等防粘连材料。
术后6个月内应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有无肠管扩张等异常。保持每日规律排便习惯,排便困难时可尝试膝胸卧位。出现持续腹痛、呕吐或停止排气排便超过24小时需立即就医。长期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建议穿着高腰腹带提供支撑。注意记录饮食与症状的关联性,及时调整膳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