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主要靠什么传播

红眼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常见传播途径有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共用毛巾或眼部化妆品、污染的水源等。红眼病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直接接触红眼病患者的眼部分泌物是主要传播方式。患者揉眼后触摸门把手、玩具等物品,他人接触这些污染物再触碰眼睛可能被感染。病毒性红眼病传染性极高,腺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建议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及时用肥皂洗手。
共用毛巾、枕头、眼部化妆品等个人物品易导致交叉感染。细菌性红眼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毛巾上存活较长时间。使用被污染的泳池水或温泉后也可能感染。患者用过的眼药水、隐形眼镜护理液可能成为传染源,须专人专用。
新生儿可能经产道感染淋球菌或衣原体导致脓漏眼。这类红眼病起病急骤,分泌物呈脓性,需紧急抗生素治疗。哺乳期母亲患红眼病时应避免接触婴儿眼部,护理前后严格洗手。托幼机构出现病例时需隔离患儿,对玩具进行消毒处理。
眼科检查设备消毒不彻底可能传播病原体。使用污染的眼压计、裂隙灯等器械检查多位患者时存在风险。医务人员操作前未规范洗手也是传播因素。就诊时应选择消毒规范的医疗机构,检查后避免立即揉眼。
患者一侧眼睛感染后,通过揉眼将病原体带到健侧眼睛。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频繁揉眼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建议使用无菌棉签清理分泌物,滴眼药水前清洁双手。病毒性红眼病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应居家隔离至症状缓解。
预防红眼病需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揉眼,不与患者共用眼部用品。出现眼红、畏光、异物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细菌性感染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生素治疗,病毒性感染以对症处理为主。患病期间应暂停佩戴隐形眼镜,毛巾等个人物品需煮沸消毒,保持居住环境通风。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病例时,需对公共区域进行含氯消毒剂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