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病综合征症状11岁

儿童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11岁患儿需警惕眼睑及下肢水肿、尿量减少或泡沫尿等症状。肾病综合征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通过尿常规、血液生化等明确诊断。
患儿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尿检显示尿蛋白定性3+至4+,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每公斤体重50毫克。泡沫尿是典型表现,静置后泡沫不易消散。可能与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或机械屏障损伤有关,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等控制病情,同时限制高盐饮食。
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30克/升,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水肿。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食欲减退,严重时出现胸腔积液或腹水。需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避免高脂食物。临床常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辅助治疗,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最早见于眼睑和颜面,晨起加重,逐渐发展至双下肢及全身,按压呈凹陷性。与钠水潴留和低蛋白血症相关。需限制每日钠盐摄入在2克以下,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家长应每日测量患儿体重监测水肿变化。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能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表现为血清浑浊,严重时出现黄色瘤。治疗需控制脂肪摄入,选择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必要时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定期复查血脂四项,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栓形成。
长期蛋白丢失导致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尿频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清洁、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感染时及时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保暖防寒。
家长需严格遵循医嘱给患儿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激素剂量。每日监测尿量和水肿情况,提供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如蒸蛋羹、清蒸鱼等,限制每日饮水量。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若出现呕吐、头痛或尿量骤减需立即就医。适当进行床边活动预防血栓,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