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早期三处痛

子宫内膜癌早期可能出现下腹部隐痛、盆腔钝痛及性交疼痛三种疼痛表现。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主要有异常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及上述疼痛,需通过妇科检查、超声、病理活检等确诊。
早期患者可能感到下腹持续隐痛或坠胀感,与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或压迫周围组织有关。疼痛程度较轻,多呈间歇性发作,可能伴随非经期阴道点滴出血。需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鉴别,确诊需行宫腔镜检查并取病理组织活检。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
肿瘤生长可能导致盆腔区域弥漫性钝痛,尤其在久坐或排尿排便时加重。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部分患者伴有里急后重感。此时超声检查常显示子宫内膜增厚或占位性病变,肿瘤标志物CA125可能升高。临床常用甲羟孕酮片、来曲唑片等药物进行内分泌治疗,晚期患者可联合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靶向治疗。
性交时出现的深部疼痛是较具特征性的表现,因肿瘤侵犯宫颈或阴道上段所致。疼痛常为锐痛且持续至性交后,可能伴有接触性出血。需通过宫颈涂片、HPV检测排除宫颈癌,确诊依赖分段诊刮病理结果。早期患者可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可配合放疗降低复发概率,常用放射源包括铱-192后装治疗系统。
建议出现上述症状者尽早就医筛查,保持规律妇科体检。日常注意观察月经周期变化及异常出血情况,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饮食宜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及优质蛋白摄入,适度进行盆底肌锻炼。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预防复发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