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怎样护理好

骨科病人可通过保持体位稳定、科学饮食、适度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骨科疾病通常由外伤、退行性变、炎症、代谢异常、先天畸形等原因引起。
骨折或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固定患肢,使用支具、石膏或牵引装置时避免自行调整。脊柱疾病患者应卧硬板床,翻身时保持头颈腰背成直线。关节置换术后需用外展枕维持关节中立位,防止脱位。体位不当可能加重损伤或影响愈合。
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帮助组织修复,钙质可通过牛奶、豆制品补充,维生素D需配合日照促进钙吸收。长期卧床者应控制热量预防肥胖,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痛风患者限制高嘌呤食物。
急性期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逐步过渡到关节被动活动和主动运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做五点支撑、飞燕式训练,膝关节术后需直腿抬高锻炼股四头肌。康复训练应遵循无痛原则,强度以次日不出现肿胀疼痛为度。
每2小时协助卧床患者翻身拍背,骨突处垫软枕预防压疮。下肢骨折者需穿戴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定期做踝泵运动。留置导尿患者保持会阴清洁,多饮水减少尿路感染风险。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出现苍白麻木需及时处理。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拍片评估骨愈合情况,内固定患者根据愈合进度决定负重时间。关节炎患者定期检查关节磨损程度,骨质疏松者监测骨密度调整用药。康复期间出现异常疼痛、发热或活动受限需提前复诊。
护理期间注意保持环境无障碍物防跌倒,沐浴时使用防滑垫。冬季关节保暖可缓解疼痛,夏季空调房避免冷风直吹患处。家属应学习正确搬运方法,协助患者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时保持同步移动。记录每日疼痛程度和活动量变化,复诊时向医生详细反馈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