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被吓着了怎么办

新生儿受到惊吓可通过保持环境安静、包裹襁褓、肌肤接触、白噪音安抚、调整哺乳方式等方法缓解。新生儿惊吓反应多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环境刺激、生理需求未满足等因素有关。
立即降低周围噪音强度,关闭电视或手机等声源,拉上窗帘减少强光刺激。新生儿听觉敏感,突然的声响易触发惊跳反射,安静环境有助于降低其警觉状态。家长需避免在婴儿睡眠时大声交谈或制造突兀声响。
使用纯棉襁褓巾适度包裹婴儿上肢,模拟子宫束缚感。包裹时注意下肢自然屈曲,避免过紧影响髋关节发育。这种方法通过触觉反馈抑制莫罗反射,减少肢体突然抽动带来的二次惊吓,每次包裹时间不超过2小时。
将只穿尿布的婴儿俯卧于家长裸露胸腹部,用毯子覆盖背部。母婴皮肤直接接触能稳定婴儿心率,母亲体味和心跳声可激活婴儿安全感。建议每天进行1-2次,每次持续30分钟,注意保持室温适宜。
播放吹风机、吸尘器等低频白噪音录音,音量控制在50分贝以下。持续均匀的背景音可掩盖突发声响,其频率与子宫内血流声相似。使用时应保持声源距离婴儿1米以上,单次使用不超过30分钟。
惊吓后婴儿可能出现觅食反射增强,可采用少量多次哺乳。母乳喂养时让婴儿完整含接乳晕,配方奶喂养时选择流速较慢的奶嘴。哺乳后竖抱拍嗝10分钟,避免胀气加重不适感。
日常需注意观察婴儿惊吓频率及持续时间,若伴随拒奶、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或肢体抽搐,应及时就医排除癫痫等病理性因素。保持室温24-26℃,湿度50%-60%,避免频繁更换看护人。家长处理时应保持情绪平稳,焦虑情绪会通过肢体接触传递加重婴儿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