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有什么症状和危害

肛肠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0次浏览

关键词: #肠息肉

肠息肉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体积增大会出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表现,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肠梗阻、贫血甚至癌变。肠息肉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较高。

1、便血

肠息肉表面黏膜破损可能导致便血,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呈鲜红色。直肠或乙状结肠息肉出血时可能伴随里急后重感。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肠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较小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止血。

2、腹痛

大肠息肉可能引起间歇性腹部隐痛或胀痛,多位于下腹部。息肉导致肠套叠时可出现阵发性绞痛伴呕吐。腹痛可能与肠蠕动异常或局部炎症反应有关,需通过腹部CT或肠镜鉴别。腺瘤性息肉伴腹痛时需警惕恶变可能。

3、排便异常

直肠息肉可能引起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绒毛状腺瘤可能导致黏液便,每日排便可达十余次。息肉阻塞肠腔时可导致粪便变细或便秘。排便习惯持续改变超过两周应进行肠镜检查。

4、肠梗阻

直径超过3厘米的息肉可能引发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息肉诱发肠套叠时可能造成完全性梗阻,需急诊手术切除。长期慢性梗阻可能导致肠壁缺血坏死,增加手术难度。

5、癌变风险

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随体积增大而升高,直径2厘米以上者癌变概率显著增加。绒毛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若不治疗,40岁前癌变概率接近100%。定期肠镜随访可早期发现癌变迹象。

发现肠息肉后应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有助于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久坐不动,建议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腺瘤性息肉切除后需每1-3年复查肠镜,炎性息肉治愈后也应定期随访。出现持续便血、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须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