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玻璃体混浊是怎么回事

白内障术后玻璃体混浊可能与手术刺激、炎症反应、玻璃体后脱离、出血或视网膜病变等因素有关。白内障手术后玻璃体混浊通常表现为眼前黑影飘动、闪光感或视物模糊,可通过眼底检查、超声检查等方式确诊,并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可能对玻璃体造成机械性刺激,导致玻璃体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或液化。这种情况引起的混浊多为暂时性,随着术后恢复可能逐渐减轻。患者无须过度焦虑,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若症状持续加重,需警惕其他并发症。
手术创伤可能引发眼内轻微炎症反应,炎性细胞或蛋白渗出进入玻璃体腔。可表现为玻璃体轻度雾状混浊,可能伴有眼红、畏光等症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等抗炎药物,严重时需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术中眼内压力变化或术后玻璃体液化可能加速玻璃体后脱离进程。此时混浊物多为浓缩的玻璃体胶原或环形混浊(Weiss环)。患者常主诉眼前有环形或蜘蛛网样漂浮物,可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若无视网膜牵拉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糖尿病患者或术中损伤虹膜血管可能导致血液进入玻璃体腔。出血初期表现为红色烟雾状混浊,后期可能形成条索状机化。需使用卵磷脂络合碘片促进吸收,严重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需监测眼压,防止血影细胞性青光眼。
原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术中器械碰触视网膜可能引发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病变。这类混浊多伴随视力骤降、视野缺损,需通过荧光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可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新生血管,必要时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白内障术后出现玻璃体混浊应避免剧烈运动或揉眼,防止加重出血或视网膜脱离。建议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补充叶黄素等抗氧化物质。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强光刺激。严格遵医嘱使用眼药水,若出现视力急剧下降、固定黑影扩大等情况需立即返院检查。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后期根据恢复情况调整随访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