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腺癌的早期症状和前兆有哪些

肠胃腺癌的早期症状和前兆主要有排便习惯改变、腹部隐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便血等。肠胃腺癌是胃肠黏膜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易被忽视。
肠胃腺癌早期可能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排便次数突然增多。肿瘤刺激肠黏膜可导致肠道蠕动紊乱,部分患者会出现里急后重感。若持续两周以上无诱因的排便规律变化,建议完善肠镜检查。生理性因素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调节,病理性改变需结合肿瘤标志物筛查。
上腹部或脐周持续性钝痛多见,进食后可能加重。疼痛可能与肿瘤浸润神经、局部炎症或肠梗阻有关,约半数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疼痛程度与体位无关时需警惕,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黏膜保护剂,但需排除胆囊炎等疾病。
早饱、嗳气、反酸等症状较常见,胃腺癌可能影响胃排空功能。部分患者误认为胃炎而自行服用多潘立酮片、盐酸伊托必利片等促动力药,但若伴随血红蛋白下降或黑便,需立即胃镜检查。肿瘤导致的消化不良往往呈进行性加重,普通抑酸药物效果有限。
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5%需警惕,可能与肿瘤消耗、营养吸收障碍或进食减少有关。胃腺癌患者因早饱感常主动限制饮食,肠癌则可能因慢性失血导致贫血性消瘦。排除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后,建议进行肿瘤标志物CA199、CEA检测。
直肠腺癌多见鲜血便,左半结肠癌可能导致暗红色血便,胃部肿瘤则表现为黑便。少量出血时肉眼难以察觉,但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具有筛查价值。需与痔疮出血鉴别,电子肠镜能明确出血部位,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辅助止血。
出现上述症状应记录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35岁筛查。早期肠胃腺癌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可获得较好预后,确诊后需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注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预防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