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硬化是指动脉血管壁因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导致管腔狭窄或弹性下降的疾病,主动脉硬化主要影响全身大血管,冠状动脉硬化则直接危害心脏供血。

1、主动脉硬化

主动脉硬化是全身最大的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与长期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因素相关。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胸痛、间歇性跛行等表现。超声检查可发现主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严重时可引发主动脉瘤或夹层。控制血压血脂、戒烟是基础治疗,急性发作时需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必要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

2、冠状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硬化特指心脏供血血管的粥样硬化,典型表现为活动后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发病与糖尿病、肥胖等密切相关,冠状动脉CT或造影能明确狭窄程度。稳定型心绞痛可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血运重建。该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诱因,需长期抗血小板治疗。

3、共同病理基础

两种疾病均以血管内皮损伤为始动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浸润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是核心机制。炎症反应贯穿病程始终,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病情活动。病理检查可见泡沫细胞聚集和钙化灶,晚期导致血管壁三层结构破坏。他汀类药物能延缓斑块进展,但已形成的严重狭窄通常需要介入治疗。

4、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吸烟、高盐饮食是可控危险因素,收缩压每降低10mmHg可使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20%。建议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血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定期检测颈动脉超声可作为全身动脉硬化的筛查手段。

5、并发症预防

主动脉硬化可能引发肾动脉狭窄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易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出现突发撕裂样胸痛需警惕主动脉夹层,心电图ST段抬高提示心肌梗死。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用于一级预防,但消化道出血高风险人群应评估获益风险比。心脏康复训练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硬化患者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多摄入深海鱼类和橄榄油,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指标,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管痉挛。出现胸闷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应立即呼叫急救中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