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肠炎是什么引起的

胃炎肠炎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饮食不当、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胃炎肠炎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补液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肠炎的常见病因,该细菌可破坏胃肠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确诊需通过碳13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联合杀菌,同时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以防交叉感染。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可能损伤胃肠黏膜,引发化学性炎症。患者常见症状包括黑便、胃部灼痛等。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对胃肠刺激较小的药物如塞来昔布胶囊,并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辛辣食物等加重黏膜损伤的因素。
摄入变质食物、过量酒精或辛辣刺激饮食可直接刺激胃肠黏膜,导致急性炎症发作。典型表现为突发腹痛、水样腹泻,可能伴随呕吐。治疗以短期禁食、补充口服补液盐散为主,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日常需注意食物新鲜度,避免生冷、高脂饮食,养成规律进食习惯。
自身免疫性胃炎肠炎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胃肠组织导致,常见于桥本甲状腺炎等免疫疾病患者。症状包括慢性腹泻、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诊断需结合血清自身抗体检测。治疗主要采用泼尼松片等免疫抑制剂,配合维生素B12注射液改善贫血。患者需定期监测营养状况,必要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诺如病毒、沙门氏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多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播。症状包括发热、水样便、痉挛性腹痛等。轻症可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细菌感染需用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预防需注重手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海鲜,集体单位发生疫情时应及时隔离患者。
胃炎肠炎患者日常应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高热不退等症状,或症状反复发作超过两周,应及时就医完善胃肠镜等检查,排除溃疡、肿瘤等严重病变。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