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后遗症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塞的后遗症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血栓栓塞等。这些后遗症可能单独或合并出现,与心肌缺血坏死范围、治疗及时性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有关。
心肌大面积坏死后收缩功能下降,导致心脏泵血能力减弱。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通过限制钠盐摄入、规范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严重者需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
梗死区心肌电活动异常易引发室性早搏、室速甚至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部分患者出现窦房结功能异常导致心动过缓。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明确类型,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胺碘酮片等药物可控制症状,高危患者需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替代后形成局部膨出,影响心脏射血效率并增加血栓风险。超声心动图可确诊,表现为矛盾运动区。小动脉瘤可药物保守治疗,合并心力衰竭或反复血栓事件时需手术切除并行左心室成形术。
梗死后2-8周出现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热、胸痛、心包积液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症状,严重心包积液需穿刺引流。该症具有自限性但可能复发。
心室附壁血栓脱落可引发脑梗死、肾梗死等全身栓塞事件。抗凝治疗是关键,常用华法林钠片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片),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合并房颤患者需长期抗凝预防。
心肌梗塞后需坚持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血脂血糖指标,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调脂等二级预防药物。出现胸闷加重、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后续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