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牙龈内壁长了个疙瘩

下牙龈内壁长了个疙瘩可能是牙龈脓肿、黏液腺囊肿或口腔纤维瘤等疾病的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牙龈脓肿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与龋齿、牙周炎或食物嵌塞有关。患者会出现局部红肿、触痛和波动感,可能伴随发热。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时需切开引流。日常应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清洁患处周围。
黏液腺囊肿多因唾液腺导管阻塞导致,常见于下唇和颊黏膜。表现为半透明、质地柔软的囊性肿物,直径多在0.5-1厘米。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防止孩子咬破囊肿造成继发感染。
口腔纤维瘤是良性增生性病变,可能与慢性刺激或创伤有关。疙瘩质地较硬、表面光滑,生长缓慢。确诊需病理检查,小肿瘤可激光切除,较大者需手术完整摘除。术后应定期复查,避免假牙或锐利食物反复摩擦患处。
口腔扁平苔藓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白色条纹或斑块伴糜烂。可能与免疫异常、精神压力有关,需使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局部涂抹,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患者要避免吸烟饮酒,保持规律作息。
口腔癌早期可表现为无痛性硬结或溃疡,需警惕长期不愈的疙瘩。确诊需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等。高风险人群应戒除烟酒,定期口腔检查。发现疙瘩持续增大、出血或麻木感应立即就诊。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饭后用温盐水漱口。饮食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多摄入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牙龈异常增生及时就诊,避免自行挑破或挤压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