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肝纤维化与肝癌

肝纤维化与肝癌是两种不同的肝脏疾病,肝纤维化属于肝脏组织损伤后的瘢痕修复过程,而肝癌是肝脏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两者在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需通过医学检查明确区分。
肝纤维化通常由慢性肝损伤引起,如长期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在反复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胶原纤维过度沉积形成瘢痕组织,但尚未出现细胞恶性转化。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或轻度肝区不适,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超声或弹性成像可评估纤维化程度。早期干预如抗病毒治疗、戒酒或控制代谢异常,可延缓纤维化进展甚至部分逆转。
肝癌则分为原发性与转移性,其中肝细胞癌最常见。其发生与肝硬化、乙肝/丙肝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暴露等密切相关。肿瘤细胞不受控增殖可导致肝区疼痛、体重骤降、黄疸或腹水。甲胎蛋白升高联合增强CT/MRI可辅助诊断。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局部消融、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晚期预后较差。肝癌患者常合并肝硬化背景,但并非所有肝纤维化都会发展为肝癌。
定期体检对高危人群至关重要,尤其慢性肝病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超声与甲胎蛋白筛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限酒、控制体重、避免霉变食物,可降低肝癌风险。若出现持续肝区疼痛、消瘦或皮肤巩膜黄染,须就医排除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