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引起的肌肉萎缩

小儿麻痹症引起的肌肉萎缩通常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导致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可能表现为肌力下降、肌肉体积缩小、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改善措施主要有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营养支持、矫形器辅助及手术治疗。
针对受累肌群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如踝关节背屈训练或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可结合水中运动降低关节负荷。训练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疲劳。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肌肉纤维化,改善肢体功能。
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进一步萎缩。低频脉冲电流可激活残存运动单位,配合热疗缓解肌痉挛。治疗频率根据肌电图结果调整,需持续3-6个月观察效果。
每日补充优质蛋白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先选择乳清蛋白粉或鱼肉等易吸收来源。同时增加维生素D滴剂和钙片预防骨质疏松,必要时添加支链氨基酸口服营养补充剂。
根据肌力失衡情况定制踝足矫形器或膝踝足矫形器,矫正足下垂或膝反张畸形。动态矫形器可提供行走时的助力,静态矫形器用于夜间维持关节功能位。需每半年评估调整型号。
对严重跟腱挛缩可行肌腱延长术,关节畸形可选择截骨矫形术。术后需配合石膏固定4-6周,继以康复训练恢复关节活动度。手术适应证需严格评估残存肌力与骨骼发育状态。
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肌力变化,每日记录关节活动范围,避免久坐导致挛缩加重。饮食应保证充足热量与蛋白质,适当补充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建议每3个月复查肌电图评估神经功能,雨季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以免诱发症状加重。夜间使用泡沫垫保持肢体功能位,白天穿戴矫形器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