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臂扭伤症状

婴儿手臂扭伤主要表现为患肢活动受限、局部肿胀、触碰哭闹加剧。常见原因包括外力牵拉、关节错位或软组织损伤,需与骨折鉴别。
婴儿扭伤后会出现主动抬臂困难或拒绝移动患肢,被动活动时可能引发剧烈哭闹。家长需观察婴儿是否持续保持特定姿势,如手臂紧贴身体或呈内旋状态。这种情况通常与桡骨头半脱位相关,建议家长避免强行牵拉婴儿手腕,及时就医进行手法复位。
受伤部位可能出现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或轻微淤青,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家长可用冷毛巾包裹冰袋冷敷5-10分钟缓解肿胀,注意防止冻伤。若肿胀持续超过24小时或扩散至整个前臂,需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情况。
轻压患处时婴儿会出现明显躲避反应或突然哭叫,这种痛觉过敏提示存在软组织损伤。家长检查时应从远端向近端逐步按压,避开关节部位。若发现关节畸形或异常隆起,可能提示肘关节脱位,须立即固定患肢后送医。
部分婴儿会表现为"假性瘫痪",即患肢自然下垂不摆动,但睡眠时肌肉可放松。家长需对比双侧手臂自然摆动幅度,这种症状常见于nursemaidelbow(牵拉肘)。日常护理中应注意托住婴儿肘部抱持,避免单侧牵拉。
当扭伤涉及优势手时,婴儿可能出现拒食、衔乳时间缩短等喂养行为改变。家长可尝试调整抱姿减轻患肢压力,使用哺乳枕辅助支撑。若持续12小时以上摄入不足,需警惕脱水风险并就医。
发现婴儿手臂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所有牵拉动作,用三角巾临时固定患肢。24小时内每2-3小时冷敷1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避免自行按摩或使用止痛药膏,所有疑似骨折或关节畸形的情况均需急诊处理。日常照料时注意支撑婴儿头颈和躯干整体抱起,穿脱衣物优先处理健侧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