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颤病人能活多久

心颤病人的生存时间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基础疾病控制、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管理。未经规范治疗的心颤患者5年生存率可能显著降低,而接受规范抗凝、心率控制及病因治疗者生存期可接近常人。
心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于无严重心脏结构病变的初发心颤患者,通过射频消融手术或药物复律后,多数能获得长期生存。这类患者需持续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预防血栓,并控制心室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同步管理基础病,定期监测INR值。部分患者可能因早发现、早干预而避免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存在左心室功能减退或瓣膜病变的慢性心颤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这类患者易发生心源性猝死或脑卒中,需植入心脏起搏器或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未规范抗凝者可能因脑栓塞导致生存期缩短。合并慢性肾病、肺栓塞等疾病时,需多学科联合治疗。老年患者更需注意跌倒预防,避免抗凝治疗引发出血。
建议心颤患者每3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日常需限制酒精摄入,避免剧烈情绪波动,保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出现胸闷气短加重或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